首页

【新使命 新征程 新作为】人工智能学院:凝心聚智谋发展,谱写创新奋进新篇章
2020年10月14日 /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 责任编辑:HXJ / 作者: / 点击:

2020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学院“十四五”建设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产业智能化发展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不断深化的创新需求,赋予了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难得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学科建设、新型二级学院建设和一流专业、特色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智能感知与识别、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智能物联网与先进检测、分布式智能计算等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效也逐渐开始显现。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切实秉承“以人为本、创新引领,志承家国、智济天下”的使命与愿景,坚持“质量、特色、创新、开放、共享”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破除壁垒、整合资源,致力于“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人才”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致力于推进新型二级学院和学校“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的融合创新与发展;致力于推进学院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人才培养具备新特色,科学研究跨越新高度,创新团队提升新实力,基地平台突显新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更加紧密地支撑学校建设良好的学科专业生态,更加紧密地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更加紧密地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逐渐形成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立德树人质量立院

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加强思想品德建设和能力素质建设,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致力于在能力发展中培育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提升能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创新,促进学院人才培养供给结构和产业需求结构全要素全方位融合,促进学科专业建设能适应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强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建设与产业智能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二、坚持内涵发展,特色铸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明确差异化办学定位,强化学科引领,凝练学科方向,突显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特色。全面强化学院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信息类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大数据智能化特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和方向,为促进重庆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智能化革新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生态,强化经济、管理、法学、文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交叉融合,促进智能金融、智能商务等特色交叉学科方向的构建,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将信息技术、智能计算等与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深度融合,为高水平、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的培育奠定智能计算基础,切实促进学校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坚持学术至上,创新强院

当前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拓展,为学院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赋予了难得的机遇。学院将坚持学术至上,形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的基础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契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完善检测控制集成系统重庆市工程实验室的功能体系与治理模式;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聚焦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瞄准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着力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产业智能化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

四、坚持改革赋能,开放兴院

坚持扎根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融通中外的开放办学兴院策略。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扩大国内交流与合作,发展对外开放办学,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创新团队建设。选派一批教学科研骨干赴国内外一流高校与研究机构学习和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院访问讲学和开展科技合作,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高质量学术会议与高端学术论坛。致力构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与环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力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坚持合作共赢,共享治院

破除壁垒、整合资源,深化完善学院与校内相关学院和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强化《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基于计算思维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的共建、共享和共治。深化产教融合,优化结构、服务需求,院企协同、合作育人,建立学院与国内外优质企业、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全领域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促进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人才能力素质结构与产业智能化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现实需要的有机衔接,切实为重庆及中国西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将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成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极大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与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型现代产业学院。

关闭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党政办公室电话:023-62769900 传真:023-62769515

南岸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邮政编码:400067

兰花湖片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28号/邮政编码:400067

江北校区: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董家溪鹅石堡山26号/邮政编码:400020

茶园校区:重庆市南岸区梨花大道西侧(在建中)

  • CTBU微博

  • CTBU微信

  • CTBU抖音号

版权所有 ©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 渝ICP备 / 渝公网安备 / 访问次数: